風Feng_Yijing_Dao

風Feng_Yijing_Dao

🦋我宁愿能够欣赏自己无法拥有的东西,也不愿拥有自己无法欣赏的东西🦋
twitter
github
bilibili

双链笔记比一般笔记的优点在哪

  • 前提:双链和单链的粒度都能做到信息块这个级别,假设这边的一般笔记是指不支持双链的电子化及手帐形纸张化笔记#

  • 双链笔记的优势#

    • 1. 双链能提供一种逆向思维的能力,即我可能在其他地方用到了一样的信息元,一般笔记时我可能意识不到,而双链会自动提醒我,一般笔记时可能就因为我想不起这回事而直接略过,少了意外的惊喜感,这就是可追溯源头的好处
      • 如下图中的linked/Unlinked References
        • image-20211212230359704
    • 2. 在层级文件夹管理的基础上,提供更加便捷自由的管理和书写方式,即双链及多层嵌套标签, 以下面两张图为例,那都是我的 Reading 页面所产生的,而我所需要做的只是自由书写而已,多层嵌套标签的应用暂且不说
      • image-20211212231111606
      • image-20211212231023730
    • 3. 强大而精确的查询搜索功能,能够指定到关键词页面➡️关键词块,也就是聚合搜索, 很多类 wiki 笔记软件其实也能实现,但不够优雅,懒得截图说明了.
    • 4.强大的可视化及筛选呈现, 以 org-roam 里的为例,RoamResearch 的图谱有亿点点丑,其优点是一步步构建笔记与笔记之间联系时,更为便捷, 重点强调一步步,因为每放入一张新的卡片都是需要经过思考去构建联系的,** 属于整体性学习阶段最后的扩展应用时,**平时的话可视化知识图谱基本没什么大的作用
      • 下图为 org-roam-ui 的美丽震撼的官方图谱,我的就不在此提供了
        • image-20211212231614809
      • 下图为 RoamResearch 插件实现的,比原生好看点的
        • image-20211212232446326
    • 5.最重要的点,不用担心遗漏,书写体验极其丝滑, 不必考虑分类的问题,而着眼于考虑应用场景的问题,使得标签系统可以派上其他大用而不混淆
    • 6.可以提前定义好点边关系,然后按点边去书写,链接自然产生,降低管理链接的时间,同时结合其他理念,像是 P.A.R.A 和 ZK 卡片盒, 在 RoamResearch 中可以借用 discourse grahpy 插件实现,其他软件暂未发现有该功能,上面第 2 点的两张图也是根据规则产生的
      • image-20211212231111606
      • image-20211212231023730
    • 7.提供了碎片化和信息压缩的便利,实现了双向预览,复利重用, 可以通过最少的信息量去展现,理解不能时可以随时增加双链去书写新的内容扩展而不使得原文剧烈膨胀
    • 8.培养建立联系的思维,类似搭乐高积木一样的乐趣,自底向上进行输出的积累, 输出不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好比这篇回答就有很多部分来源于我之前写下来的体悟,引用重改后直接导出使用
    • 9.最主要的是,一次改动,处处生效, 而不必手动挨个改,也不必担心随笔没用,在该块添加个标志性的标签,需要时就能找回它
    • ...
  • 双链笔记的优势,一般笔记是否也能实现??答案是肯定的。一般笔记也能做到,但有额外管理的麻烦#

    • 首先是索引表格的管理, 每增加一部分内容,就需要手动建立对应的索引
    • 其次,搜索和携带的相对不便, 一般笔记的搜索有赖于索引表格的建立和固定化摆放位置
    • 最后,是手动建立链接时的麻烦之处,还可能因为前期结构没设好而导致一次变动,多处得跟着变更
    • 无法随意书写, 因为随意书写就是无效的,无法为后续提供帮助,所以写时需要斟酌并提前定好结构
    • ...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